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下载 苹果客户端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 哪些药哪些方管用

  • 简要:夏日来临,人们的饮食中开始增加了冷饮、夜排档、冰镇水果等刺激肠胃的食物,腹泻常常“找上门来”,一些人不小心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且反复发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有何高招呢?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UC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中医将本病归属为中医“休息痢”、“久痢”和“肠澼”等范畴。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洁)、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基本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热、血瘀、痰浊等。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肺诸脏。湿热蕴肠、气滞络瘀为基本病机,脾虚失健为主要发病基础,饮食不调常是主要发病诱因,季节交替时容易复发。本病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为湿热蕴肠、气血不调;缓解期属本虚标实,主要为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且本虚多呈脾虚,亦有兼肾亏者。我们消化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脾胃病重点学科,笔者结合科室学术传承及个人的临证经验将中医药治疗UC的策略总结如下。
 
  病证结合,分期论治
 
  活动期以清热化湿,通利消导为主。UC活动期病机为湿热蕴结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气滞血阻,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大肠湿热是主要病理因素,清热化湿是治标之主要治法,常用清化湿热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土茯苓、秦皮、白头翁、仙鹤草、穿心莲、生苡仁、败酱草、椿根皮、马齿苋等。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称本病为“滞下”,《证治汇补·下窍门》言:“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僻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故曰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六腑以通为用,清热祛湿的同时应配伍大黄、连翘、槟榔、焦神曲、鸡内金等消积导滞之品,取“通因通用”之意。
 
  缓解期以健脾补肾,理气除湿为主。UC缓解期病机为脾肾亏虚,湿邪伏留,客于肠络,气机失调。其中正气不足为本,以脾虚失健为主。脾主运化,可加党参、白术、山药、黄芪等健脾益气药以行运化而除生湿之源。病久伤及先天,可加菟丝子、益智仁、肉桂等补肾培土、温煦肾阳。湿邪阻滞,气机不畅,肝主调达,调畅气机,可加木香、枳壳、陈皮等疏肝理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调肺气助大肠传导之职,可加桔梗、白芷、紫苑等开宣肺气。久泻气陷,应加炙升麻、柴胡、荷叶等升提之品。
 
  化瘀贯穿治疗始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炎症贯穿UC的全过程,而炎症的中心环节是微循环障碍和营养障碍。活血化瘀类药物可降低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所以化瘀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本病以便脓血为主,又属于出血类疾病,化瘀多选用三七、茜草、蒲黄、五灵脂、降香、血余炭等化瘀止血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应加用木香、柴胡、香附等理气化瘀。气滞可致血瘀,气虚亦致血瘀,可加用黄芪、党参等补气化瘀。久病入络,痰瘀互结,可佐以地龙、僵蚕、全蝎等祛瘀化痰通络。湿热伤阴,虚火内炽,灼伤肠络,阴虚血瘀者,加用生地、旱莲草、玄参等养阴化瘀。
 
  中药外用,直达病所
 
  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结肠滴注、中药栓剂纳肛等局部外用方法是中医治疗的特色,配合内服药物共同使用疗效更佳。
 
  中药灌肠治疗常用药物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敛疮生肌类:珍珠、牛黄、冰片、琥珀、赤石脂等;活血化瘀和凉血止血类:蒲黄、丹参、参三七、地榆、槐花、仙鹤草、血竭等;清热解毒类:青黛、黄连、黄柏、白头翁、秦皮、败酱草和苦参等;其他成药类:锡类散、云南白药等。
 
  中药结肠滴注是在中药保留灌肠的基础上改良而创立,具有保留时间长、吸收好、患者舒适等特点。中药栓剂具有使用更加便捷的优势,常用的药物有野菊花栓等。
 
 
 


健康网盟公众号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名医名家

邓铁涛的“养生秘

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公布了他

针灸界领军人物--

石学敏的一生与银针结缘。小小银针,细若麦芒,在他的手中,就像

郭芳

郭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