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下载 苹果客户端下载
更多名医名家

邓铁涛的“养生秘

见证了一个世纪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公布了他

针灸界领军人物--

石学敏的一生与银针结缘。小小银针,细若麦芒,在他的手中,就像

慢性泪囊炎

  • 简要:疾病库为你提供详尽的:疾病查询,疾病分析,疾病就医,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概述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
  • 多由于鼻腔慢性疾患所致。沙眼炎症蔓延至泪道时也可引起。发病率以农村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3倍,一般必须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 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内。泪液中的细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泪囊壁,引起泪囊粘膜慢性炎症,产生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    注意眼部卫生,以防毒邪深入或病变反复,定期检查眼睛。

    对椒疮重病,流泪症及将行眼部手术患者应注意检查是否患有本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忌过食辛辣炙?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素患眼疾者,更需注意,以免脾胃蕴积湿热,引发眼病。

    及时彻底治疗沙眼、睑缘炎等外眼部炎症,不给细菌以可乘之机。

    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或慢性鼻炎者应尽早治疗。

  •     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长期返流结膜囊内,角膜上皮有损伤时,分泌物内的细菌即可引起感染,造成角膜溃疡。如有眼球穿孔伤或作内眼手术时,也会引起眼球内感染。长期之慢性泪囊炎,对眼部之安全是一严重之威胁。如角膜之感染,葡行性角膜溃疡或眼部贯通伤,内眼手术等均可引起全眼球炎,而致视功能丧失。

  •        (一)、泪囊肿瘤:本病的特征为溢泪或泪囊区肿块,大部分患者泪道冲洗通畅或能探通,常伴有血性或黄水性分泌物返流,肿块一般较硬且不可压缩,无触痛,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粘液囊肿分泌物为粘液性或脓性。B超、x线、CT可帮助诊断,组织学检查可确诊。
    (二)、寒性脓肿: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年人,除泪溢和脓性分泌物以外,尚有耳前和颌下淋巴结肿大。泪囊壁干酪性坏死形成冷脓肿。病变向周围组织扩展,形成典型的结核性泪管。冲洗试验通畅,探通试验不能通过,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

  •        结膜充血 睑结膜充血露出黄色脓块
    (一)溢泪,内眦部结膜充血,皮肤常有湿疹。
    (二)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三)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下方呈囊状隆起.泪溢、
           1压迫泪囊部或冲洗泪道时有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2日久泪囊扩张,形成泪囊粘液囊肿。

  •     慢性泪囊炎由于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引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鼻甲肥大等阻塞鼻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内。 除溢泪外,无其它症状,仅在冲洗泪囊时,可以见到分泌物倒流出来。
    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长期返流结膜囊内,角膜上皮有损伤时,分泌物内的细菌即可引起感染,造成角膜溃疡。如有眼球穿孔伤或作内眼手术时,也会引起眼球内感染

  •     (一)对患病不久鼻泪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点药之前,挤净分泌物,作泪道冲洗,冲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l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同时应治疗鼻腔疾病。

    (二)如鼻泪管仅部分狭窄,可试作泪道探通术或鼻泪管插管术。

    (三)泪点和泪小管正常者,可作泪囊鼻腔吻合术。

    (四)如泪囊过分狭小,或病人年老体弱,或伤后合并有严重瘢痕者,可行泪囊摘除术。

  • 1.慢性泪囊炎食疗方:

    食疗:天仙子3g,生甘草6g,红枣8个。水煎服,每日2次。

    2.慢性泪囊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过食辛辣炙煿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患眼疾者,更需注意,以免脾胃蕴积湿热,引发眼病。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 宜吃饮食必看
    • 忌吃饮食必看
    1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宜吃食物列表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乌鱼汤 乌鱼汤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具有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每天200-300克为宜,炖汤喝为佳。
    香椿 香椿具有抗菌杀菌作用的食物,对炎症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每天100-200克为宜。
    柠檬 柠檬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促进身体有害物质的排出,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每天泡水喝300-400毫升为宜。


    用户评论